本网讯(通讯员 毛晶玥)“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确诊人数,只要数量有一些增加,我就不禁为我远方读书的城市焦虑和担心。”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刘亚茹在《疫情中的返乡日记》中这样写道。远在新疆的她时刻关注着湖北的状况,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她面对疫情的思考和观察。这篇日记很快被中央教育电视台栏目《CETV我是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转载。
返乡日记本来是同学们离校前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布置的一项常规任务。在突然来临的疫情前,学院及时调整了返乡日记的主题,同学们也积极响应。从1月27日起,已征集日记共计70余篇,目前已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桐华思政说》刊发30余篇,数篇日记被中央教育电视台相关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红笔网评转载。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不同学院的同学、甚至已经毕业的优秀学长也积极参与进来。从记录生活日常的日记体式,到对疫情期间社会现象的青年观察,从文字,到照片、视频,都记录了这段特殊时期内青年学生的爱国、责任和担当。
书写爱国情:“能者皆竭力,医无私,警无畏,万民同心”
翻看篇篇返乡日记,青年学子的爱国之情在日记的字里行间流淌。爱国之情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武汉一声‘求助’,各省纷纷派出了‘援鄂’医疗队,源源不断地奔赴武汉,各省的医疗物资和食品,一批一批地无偿捐献给武汉。“(摘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1901班学生舒欣雅的返乡日记)爱国之情体现在对党领导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任中。“火神山医院10天10夜建成,雷神山医院,12天建成。整整十天里,数千万网友在线‘监工’。国外媒体大呼震惊:这件事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是的,不了解中国人,就不会知道,为什么一切会发生在这里。一批批向武汉出征的医生,一个个坚守在建筑工地上的身影,一张张充满汗水与勒痕的面孔,一个个沉重的防护服背影,向我们展示了‘山河犹在,龙魂不死,万民同心,一切皆有可能’。”(摘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1901班王嘉怡的返乡日记)爱国之情体现在对这场战“疫”胜利的信心和希望上。“ 请你们相信,很多年后,书上会写下这么一段话: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户皆闭,街无车舟,万巷空寂,南山奋守江南郡,率白衣军众数万,然!九州一心,政医兵者抗鼎逆行为之勇战矣,能者皆竭力,医无私,警无畏,万民同心。月余,终胜,疫除此后百年,国泰民安。”(摘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1901班朱梦函的返乡日记)
抗击疫情并非一段按下“暂停键”的空白,而是一场浴火重生的淬炼。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鲜明生动、感人至深的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实践大课,也是一本青年学子观察社会、洞察历史的“无字之书”。面对疫情,青年学子篇篇日记中的爱国情,是在这堂实践大课和“无字之书”学习中的真实体现。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同学也在日记中问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能够做什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1901班学生刘芳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如果你问我,面对这场疫情,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想,普通的我们无法冲到最前线,但起码可以做到:谨遵医嘱,戴好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养成洗手的习惯。少为他人添些麻烦,少给医生带去负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捐助一些医用物资,不传谣、不信谣。这些就是平凡的我们为遏制疫情所做的最大贡献。”已经毕业的15级学长吕志华——现在是一名普通基层公务员的他也为学弟学妹们也写下了一封特殊的书信:“此刻,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也有二十三天没有回家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似乎更懂得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英雄,都可以做点什么,众志成城之下,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此,作为一名普通的群众,向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也会好好工作,站好自己的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越是艰难越向前!”
分析已经发表的疫情日记,发现在这些日记中的高频词里面出现了“没有”这个词汇。同学们解释道:“大概是因为这个春节原定的计划没有实现,很多情况没有预想到”。面对种种“没有”想到的状况,青年学子们在日记中展现了青年学生应当有的责任感——那就是在这场灾疫面前,青年学生要勇于担当,知行合一,正确认识困难,自觉担起社会责任,不为防疫抗疫添乱,积极传播正能量,为打赢这场“抗疫”大战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在返乡日记中,不少担任疫情中青年志愿者的同学也传来了文字、照片和视频,记录了他们在抗疫一线的工作和感受。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婧写下:“其实来做志愿者,我也是跨过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我们街上的医院是这个县的第二个定点医院,也就是说,隔离的病人会送到这儿。而我们的工作是守卡口,要接触来来往往的人,心里犯怵也是做不到的。之所以选择来做志愿者,也是作为马院学子的一份社会责任感。 ”文旅学院刘庚泉写道:“2月6日,我以志愿者身份前往幸福社区居委会报到,安排工作,防护用品只有口罩和一次性塑料手套,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上门挨家挨户摸排情况。“ “从早上六七点开始工作,中午轮流吃送来的工作餐,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后再吃晚饭睡觉。”在志愿者的日记中,这样的描述比比皆是,但是同学们又写道:“我出去做志愿者,能自豪地说:这一次,我,90后来守护这个城市,去守护我的家乡。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这场防疫大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摘自文旅学院张铮浩的返乡日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争中,在志愿者的日记里,我们看到了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疫情中的返乡日记》原本是一份普通的寒假作业,却在这个疫情肆掠的不平常寒假里,向我们传递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报国志和使命担当。通过篇篇疫情中的返乡日记,我们看到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有的同学和长辈据理力争,终于让他们戴上了保护自己的口罩;有的同学和亲人苦口婆心,讲述着刚刚在网上看到的官方消息;有的同学和谣言斗智斗勇,不造谣不传谣,通过寻找官媒消息来辟谣;有的同学主动自我隔离,少出门,不聚会,即使对很久未见的老友十分想念...”(摘自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张铮浩的返乡日记)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马克思主义学院70余篇疫情中的返乡日记将同学们真实的生活记录,对特殊时期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对祖国的热爱和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汇聚成了网络上的学子正能量,通过朋辈引领,实现自我教育。下一步,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对这些日记进行进一步修订,汇编成集,装订成册,将这份特殊时期青年学子的爱国情、责任感,使命和担当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