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马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马院 -> 正文

【红笔网】党家政:坚持创新思维把地方高校思政课改革进行到底

来源: 作者:党家政 发布时间:2021-08-0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广大思政课教师认真教学,积极探索思政课教育规律,在长期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对思政课教学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思政课建设,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2018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建在市州的一大批地方院校,既存在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存在一些具有个性特点的不足。比如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够优,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问题;科研层次水平不够高、团队协作比较差的问题;服务地方发展意识不强,挖掘利用地方教育不够深的问题,等等。需要深入研究思考,坚持创新思维,夯实基础,把地方高校思政课改革推向深入,为推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

第一,地方院校要做好思政课建设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紧扣学校特点、培养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政课改革创新顶层设计。要以原有思政课教改方案为基础,依据中央最新精神修订出台思政课教改方案升级版;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十四五”子规划。制定思政课教改方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办好思政课和思政专业为主要任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研科研和党建工作,全力争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一张蓝图会到底,经过3至5年的努力奋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要把办好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提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办好思政课的理论、学科支撑,思政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马克思主义人才的主阵地,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把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抓好。首先,要建强队伍。就是要根据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达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教学名师,又要有科研明星,还要形成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团队。其次,要打造教改品牌。就是要始终把办好思政课作为主责主业,坚持把研究教学、思考教改、上好课程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创新、总结推广,形成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改品牌。再次,要明确学科方向。就是要围绕学科方向,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和科学研究,打造学科团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校内一流、区域领先、省内有良好声誉的学科。

第三,要着力构建“大思政”体系,三个“延伸”谋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是一门思政课程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得好立德树人任务的。毫无疑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要把思政课办好,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他各种教育力量、教育场域、教育方式的育人作用。要突出抓好三个“延伸”,就是思政教学向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延伸,课堂教学思政向学生思政、环境思政延伸,大学思政向中小学思政延伸。首先,思政课要向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延伸,就是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要自觉担负思政教育责任,要善于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做到润物无声。其次,思政课要学生思政、环境思政延伸,就是要善于发现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表彰,积极开展具有明显思政教育作用的学生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朋辈引领作用。再次,高校思政课要向中小学延伸,就是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掌握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的任务和方法,防止任务不清、方法不当问题,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大中小各个学段思政课效果;另一方面,要结合师范院校培养“未来教师”的需要,在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中小学思政工作实践锻炼,为将来成为合格中小学教师大好基础。

第四,要校、政、企、社齐努力,四方协力同育人。高校要加强同政府、企业、社会的联系,搭建学校同政府、企业、社会“全方位”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在高校与政府的协同上,一方面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中央部委,以及省级党委、政府及教育厅等省级厅(委、局)担负着领导、指导高校思政教育的职责,要及时了解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及时出台有关文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另一方面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要主动加强同住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共同做好高校思想文化工作,守住高校意识形态这个重要阵地。在高校与企业、社会的协同上,主要是要认真设计调研选题,组织大学生到企业、乡村、城市社区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全面了解和认识企业、城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成就、城市建设成就、疫情防控成就和城乡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从实践调研中升华思政课堂上的理论认识,深入思考并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时代之问。

第五,要建好思政课“主阵地”,“五金”同铸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责任和其重大。要根据高校思政课5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改革创新的整体谋划,结合高校“一流课程”建设,把5门课程都按照“一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全面打造思政“金课”,推动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建立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理论教学模式,从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安排、课件制作、课堂讲授、师生互动、课后作业等方面抓好集体备课,实现上述各方面的优化设计,打造最优课堂。二要针对实践性强的内容,涉及调研课题,组成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小组,深入开展实践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在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深化理论认识。三要组织学生参观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纪念馆、博物馆和各种红色景观,特别要注重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设地方特色显著的思政课程,让广大学生在瞻仰党和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中,形成爱家乡、该国家、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不断确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党家政,系湖北省委党校2021年春季第2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